準確讀懂藥品說明書全攻略
來源:未知 ?作者:康康? 時間:2021/01/11
如果說醫學科技是戰勝疾病的人類健康守護神,那么藥品自然就是百草靈丹了。用藥安全一直是常談不衰,但又經常被患者所忽略,用藥安全的一個關鍵節點,就是讀懂藥品說明書。
開封新的藥之后,是不是經常被你隨手丟棄到垃圾桶?特別是疫情期間,身體有些不舒服又不愿意去醫院扎堆,很多人會去藥店買盒藥。
而大家總是急急忙忙把藥吞下,卻忘了一件事:
正確查看藥品說明書。
藥品說明書關乎生命安全。比如,有些藥物服用劑量超標,可能會引起肝腎等器官損傷;忽略了禁忌人群,可能會造成過敏反應等嚴重后果......
每年因為藥物服用不當而導致健康問題的人,并不少見。
當你準備服用藥物前,至少需要仔細閱讀說明書以下 5 個重要信息:
一看 OTC 標識,避免買錯藥
頭疼腦熱、不需要上醫院的小病,都可以用非處方藥(OTC)來解決,藥盒認準右上角的 OTC 標識就行。
另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OTC 可以分為甲類(紅底)和乙類(綠底),綠色的安全系數通常比紅色的更高。
更安全的乙類 OTC 藥品
(此處說明書是藍色單色印刷,無法顯示綠底)
二看「準字」,辨別真假
目前國內所有正規的藥品和保健藥品,說明書上都會寫著「國藥準字」。
如果是藥品,看見說明書上寫著「衛藥健字」,假藥無疑。扔了吧,順便立刻轉身投訴。
因為「衛藥健字」這種批準文號早就已經被廢除了。
至于保健品——無良商家最喜歡把保健食品當成保健藥品來推銷,大吹特吹保健品的「藥效」,結果耽誤了消費者的治療。
如果說明書上寫著「衛食健字」或者「國食健字」,說明產品只是保健食品,而非保健藥品。用保健食品談「藥效」?不存在的。
不過,即使說明書上注明了「國藥準字」,也不要大意。
建議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,查詢一下準字是否對應這個藥品。因為張冠李戴的假藥也是存在的。
當然,從正規渠道購買的藥品,真實性還是相對有保證的。
三看「有效期」和「失效期」
有效期這么重要的事情,一般外盒和說明書里都會有。

藥品一旦過了期限或變質,導致失效是小事,引起毒性反應才是大麻煩。
有效期指的是「直到這一天還有效」,失效期指的是「到這一天就失效」。如果失效期和有效期的標注精確到年月日,還比較好理解。不太好懂的,是只標注到月份的情況。
? 分清月份,接近過期的藥別吃
其實「有效期至 2021 年 1 月」和「失效期為 2021 年 2 月」,意思是一樣的。指的都是在 1 月可以吃,到 2 月就別吃了,藥品已經過期了。
那在 1 月 31 號還能吃嗎?理論上可以,但其實不建議這么做,何必呢。
? 外觀有變化的藥物不能吃
沒到過期時間,但如果藥品外觀看著就不對勁,比如膨脹、變色或者冒霉點,也不能吃。
按照說明書的規定儲存藥品,是藥品「有效期」能成立的前提。
一般來說,藥品儲存要求環境常溫且干燥,還有些藥要求避光,有些藥甚至要求冷藏。
普通人家,可能根本沒注意儲存條件,或者環境達不到條件要求,所以太接近過期時間的藥,還是別吃了。
? 液體制劑開封后,有效期就會變短
液體制劑的有效期,大多數指的是開封之前,開封之后要另算,具體以說明書提示為準。比如眼藥水,開封后的有效期大多建議不超過一個月。
四看「禁忌人群」
即使是隨手拿的常用藥,也會有好幾種禁忌人群。稍不注意,可能反而吃出了毛病。
禁忌常用「慎用」「忌用」「禁用」這三個近義詞表明,區別在于警告程度不同。
「慎用」是初級警告,吃藥前再仔細想想。主要是用來警示喜歡自我診斷,自我用藥的人。
但如果是醫生親自把這個藥開給你,并確認你吃它沒問題,就不用過于糾結和擔心。
「忌用」和「禁用」都是比較嚴厲的警告,而「禁用」又更嚴厲一些。
如果你發現自己屬于忌用或禁用人群,那意味著,在你身上發生不良反應的幾率比較大,一定要和醫生再次溝通確認。
尤其要注意禁用警告,因為一旦發生不良反應,后果會很嚴重。
五看「劑量」和「服用方式」
只有按時、按量服藥,才能更好地完成治療過程。
這里為大家梳理一下常見的服藥時間:
總而言之,說明書關乎生命安全,絕不是小廢紙條。
請提醒家里人,千萬別亂扔。
(文章來源于網絡,侵權請聯系刪除。)
開封新的藥之后,是不是經常被你隨手丟棄到垃圾桶?特別是疫情期間,身體有些不舒服又不愿意去醫院扎堆,很多人會去藥店買盒藥。
而大家總是急急忙忙把藥吞下,卻忘了一件事:
正確查看藥品說明書。
藥品說明書關乎生命安全。比如,有些藥物服用劑量超標,可能會引起肝腎等器官損傷;忽略了禁忌人群,可能會造成過敏反應等嚴重后果......
每年因為藥物服用不當而導致健康問題的人,并不少見。
當你準備服用藥物前,至少需要仔細閱讀說明書以下 5 個重要信息:
- OTC 標識——判斷該買哪種藥;
- 準字——辨別是不是假藥;
- 有效期或失效期——這藥還有沒有用;
- 禁忌人群——這藥你適合吃嗎;
- 用藥途徑和劑量——吃多少、怎么吃。

一看 OTC 標識,避免買錯藥
頭疼腦熱、不需要上醫院的小病,都可以用非處方藥(OTC)來解決,藥盒認準右上角的 OTC 標識就行。

另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OTC 可以分為甲類(紅底)和乙類(綠底),綠色的安全系數通常比紅色的更高。
更安全的乙類 OTC 藥品
(此處說明書是藍色單色印刷,無法顯示綠底)

二看「準字」,辨別真假
目前國內所有正規的藥品和保健藥品,說明書上都會寫著「國藥準字」。

如果是藥品,看見說明書上寫著「衛藥健字」,假藥無疑。扔了吧,順便立刻轉身投訴。
因為「衛藥健字」這種批準文號早就已經被廢除了。
至于保健品——無良商家最喜歡把保健食品當成保健藥品來推銷,大吹特吹保健品的「藥效」,結果耽誤了消費者的治療。
如果說明書上寫著「衛食健字」或者「國食健字」,說明產品只是保健食品,而非保健藥品。用保健食品談「藥效」?不存在的。
不過,即使說明書上注明了「國藥準字」,也不要大意。
建議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,查詢一下準字是否對應這個藥品。因為張冠李戴的假藥也是存在的。
當然,從正規渠道購買的藥品,真實性還是相對有保證的。

三看「有效期」和「失效期」
有效期這么重要的事情,一般外盒和說明書里都會有。


藥品一旦過了期限或變質,導致失效是小事,引起毒性反應才是大麻煩。
有效期指的是「直到這一天還有效」,失效期指的是「到這一天就失效」。如果失效期和有效期的標注精確到年月日,還比較好理解。不太好懂的,是只標注到月份的情況。
? 分清月份,接近過期的藥別吃
其實「有效期至 2021 年 1 月」和「失效期為 2021 年 2 月」,意思是一樣的。指的都是在 1 月可以吃,到 2 月就別吃了,藥品已經過期了。
那在 1 月 31 號還能吃嗎?理論上可以,但其實不建議這么做,何必呢。
? 外觀有變化的藥物不能吃
沒到過期時間,但如果藥品外觀看著就不對勁,比如膨脹、變色或者冒霉點,也不能吃。
按照說明書的規定儲存藥品,是藥品「有效期」能成立的前提。
一般來說,藥品儲存要求環境常溫且干燥,還有些藥要求避光,有些藥甚至要求冷藏。
普通人家,可能根本沒注意儲存條件,或者環境達不到條件要求,所以太接近過期時間的藥,還是別吃了。
? 液體制劑開封后,有效期就會變短
液體制劑的有效期,大多數指的是開封之前,開封之后要另算,具體以說明書提示為準。比如眼藥水,開封后的有效期大多建議不超過一個月。

四看「禁忌人群」
即使是隨手拿的常用藥,也會有好幾種禁忌人群。稍不注意,可能反而吃出了毛病。

禁忌常用「慎用」「忌用」「禁用」這三個近義詞表明,區別在于警告程度不同。
「慎用」是初級警告,吃藥前再仔細想想。主要是用來警示喜歡自我診斷,自我用藥的人。
- 比如孕婦,要慎重考慮你肚子里的小孩;
- 比如小孩或老人,要慎重考慮是否能承受劑量,代謝會不會有問題;
- 比如肝腎本身就有點問題的人,要慎重考慮,吃了藥會不會加重肝腎負擔。
但如果是醫生親自把這個藥開給你,并確認你吃它沒問題,就不用過于糾結和擔心。
「忌用」和「禁用」都是比較嚴厲的警告,而「禁用」又更嚴厲一些。
如果你發現自己屬于忌用或禁用人群,那意味著,在你身上發生不良反應的幾率比較大,一定要和醫生再次溝通確認。
尤其要注意禁用警告,因為一旦發生不良反應,后果會很嚴重。
五看「劑量」和「服用方式」
只有按時、按量服藥,才能更好地完成治療過程。
這里為大家梳理一下常見的服藥時間:
- 空腹、飯前,指餐前 30~60 分鐘;
- 飯時,指飯中第一口飯時或餐后立刻;
- 飯后,即餐后 15~30 分鐘;
- 睡前,指睡覺前 30 分鐘;
- 必要時,指遇特殊情況時使用藥物,比如需要疼痛時才使用的止痛藥。
總而言之,說明書關乎生命安全,絕不是小廢紙條。
請提醒家里人,千萬別亂扔。
(文章來源于網絡,侵權請聯系刪除。)